首页日记随笔书店

书店

时间07-06 18:44发布a123321分类日记随笔浏览490

车行邵水西路的时候,发现东门书店的门上贴着“门面出租”的牌子。

又一家老牌的书店要关门了吗?

网购以来,眼看着满大街的书店一家一家的倒闭,而东门书店一直屹立不倒,一度以为,它会一直开下去。

忆不起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,只记得二十多岁的时候在书店买过书,外甥、鑫和侄儿小时候也在里面买过书,它的历史,应该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初吧。

邵水西路在市中心,临街的楼房应该建于八十年代末或者九十年代初,当时是邵阳最好的房子,也是最繁华的地带,九十年代开了很多书店,路边也摆满了书摊。书摊是旧书和盗版书。那时,囊中羞涩,最喜在路边掏旧书,或盗版书,家里书柜的书,很大一部分是那时候买的。

可惜,掏来的旧书,被人借去很多,之后就杳无音讯了。

现在想起,还觉耿耿。

说到借书的事,突然想起小时候关于连环画的一些记忆。

我的小学是在城步茅坪农场子弟学校读的。父亲回城步探亲的时候,经常会带一些连环画。我放假去邵阳的时候,也会带回几本连环画,有些是表哥看过不要的,有些是父亲买的。那时候,连环画在农村可是个稀罕物,拿回去之后,这个来借,那个也来借,借的时候,总要说些好话,很是风光傲娇了一阵。可恨的是,借来借去,到最后都是杳无踪迹,也不知道书落谁家。

直到有一天,在一户人家家里发现了所有的连环画,那户人家有两兄弟,比我大几岁。小时候胆小,脸皮又薄,不敢也不好意思问人家讨要,又实在想看,而那两兄弟丝毫没有拿别人东西的愧疚,反而厚着脸皮向我索要钱物,那时候的小孩哪有零花钱。于是,他们便怂恿我用马钉(凵形铁钉,用来固定两根木头,过去多用于建筑搭木架)去换,一个马钉一本连环画。

生产队的对面是氮肥厂,每天会拖出很多没烧透的煤渣和焦炭倾倒在路边,我们在捡煤渣和焦炭的时候偶尔会捡到一些马钉,这些马钉卖到废品收购站是一分或两分钱一个。家里的马钉母亲都是有数的。而傻傻的我没能抵挡住连环画的诱惑,偷拿了不少。最后被母亲发现,被狠狠的用竹条子(用几条细细的竹枝扎的条子)教训了一顿。

母亲打人的时候,为免别人求情、阻拦,一般会先把门从里面锁住,然后再拿竹条子狠狠的抽打,一般是手臂和腿部,当然,气得狠了,或者我躲闪的时候,也会抽到其它部位。细细的竹枝打在身上火辣辣的疼。幸好夏天都著长袖长裤,否则,身上一定会布满了一条一条的血印子。

小时候的我也死倔死倔的,即便被打得鬼哭狼嚎也毫无悔改之心。

这胆小内向又倔强的性格,让我在以后的人生中吃了不少的苦头。

父亲在钱财方面极为慷慨大方。

八十年代的城市,街边经常会看见摆连环画的摊子,摊子旁边放几张小马扎,给个一分两分的,就能选一本连环画坐在旁边的马扎上看,看完了再还给摊主,连环画的价格根据厚薄来定,厚的两分钱一本,薄的一分钱一本。

回邵阳的时候,经常会流连于连环画摊,至于看书的钱,都是管父亲要的。只要开口,父亲都会毫不吝啬地掏钱。有时,父亲上班从连环画摊旁经过,若是看见我在看书,还会主动的掏个一两分钱给我。

不记得什么时候,连环画摊就销声匿迹了,如今,只能成为时光的碎片,一次次的被遗忘,又一次次的被打捞起。

现在,眼见着书店也越来越少,不知会不会步它的后尘,被历史的洪流吞噬,成为过往的记忆?

试想,若是没有书店,将以什么来支撑起一个城市的底蕴。一个没有书店的城市,将会多么的空虚、寂寞、肤浅和单调寡淡呀!

生活,就是一半烟火气,一半小清欢 下雨也阻挡不了赏花的脚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