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日记随笔当我们终于懂得,我们已经失去!

当我们终于懂得,我们已经失去!

时间02-27 21:52发布a123321分类日记随笔浏览273

还是寒假在大连的时候,有天中午跟弟妹一家出去吃饭,隔壁传来激烈的争吵声。声音越来越大,小侄儿、侄女忍不住想出去看热闹,被我们硬拉了回来。

我们不希望别人的不堪让孩子看到,也不想让他们出去打扰到别人,同时也担心万一人家动起手来,自己受到牵连。

有时候事情起了争端,吵闹一下,说清楚了就过去了,比闷在心里生气要好很多。但在饭桌上大吵大闹,而且是公共场合,那感觉还是欠妥的。

好在是过年期间,又因为疫情酒店萧条,没有其他的客人,他们吵得自由些。

孩子们反应机敏,跑来跑去看出了大致情境,回来跟我们讲,后又听服务员轻描淡写说几句,原来是一家人跟亲家聚会,可能喝了点酒,提到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家务事,一言不合就爆发了。

亲家,有个“亲”字,虽然读音不是亲(qin),也并没有血缘关系,但有各自的孩子做纽带,仍然可以说是“沾亲带故”的亲人,有多大的事不能好好商量,至于在大庭广众之下爆起粗口!难道儿女亲情都容不下一顿饭?

不得不说这两亲家也是将就了,半斤八两。不知道起初他们关系怎样,处得不开心就少打交道,既然坐到了一个桌面上,就还是希望一切向好。不看僧面看佛面,吵成那样,做儿女的得多难过,那种情况下,你让他们俩劝谁的是呢!

两个人能够走入婚姻,一定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,在大的方面都符合自己择偶标准才可能成为最亲的异姓人。

过日子难免舌头碰牙,这样的吵嘴偶尔一次对家庭或许影响不大,如果矛盾一直存在,并不断升级,势必影响双方感情,这儿女亲家恐怕难以为继,好端端拆散一对有情人,真是造孽!

说起来还是双方父母糊涂,正常人一年聚这么一次,亲都亲不过来呢,就算平时因为鸡毛蒜皮或者家庭大事意见相左,也该给孩子们做个榜样,好商好量的处理,对谁都有好处。

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揣着明白装糊涂。或许是真的糊涂,不知道要活到多大岁数,才能明白这个道理。等他们明白过来,恐怕黄花菜都凉了。

孩子读高中的时候,我们住的那个地方就有一个邻居,跟我并不熟悉,但她知道我在学校工作,大概是看我性格温和,不扯闲话,只要遇到就喜欢拉住说几句。

她每次说的都是家里的琐事,有的根本不值得一提,她却总是喋喋不休。她经常说一些婆婆的不是,每次说出来都是她有理,让我心生疑惑,又感到难堪。

她问我婆婆是不是不对,大有让我评理的口气。有时候又会因为某件事占了婆婆的便宜沾沾自喜,露出得意之色,这也让我非常反感。

俗话说,清官难断家务事,我跟她本没什么交往,不喜欢嚼舌根,也不想参与她的家庭事务。我不认识她的婆婆,但我知道她的婆婆至少养大了一个儿子,或许在娶这个媳妇的时候是满心欢喜的。就算两人习惯不同、观念不同、意见不合,也犯不上在一个并不熟识的外人面前贬损她。

尤其我对那些总是看到别人缺点的人并不认可,我不相信一面之词。

所以每当她说婆婆的不是,我尽管不胜其烦,倒也要站在婆婆的立场上耐心地替那个婆婆分辨几句。

我的出发点其实是好意,我觉得假如我说出婆婆的好处,至少让她减少一点对婆婆的反面看法,让她的心气顺一些。但这反而引起她对我的不满,加剧了对婆婆的仇视。后来她就不再跟我絮叨,见面几乎就像不认识一样了。

这对我是求之不得,耳根清净,没有聒噪的日子最安静。但对于她来说,也许就是个损失呢。假如她能听进去劝慰,认真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,她的生活一定比这样下去快乐很多。可惜她悟不到这一点,也或许是修为不够吧。

人来到世上,有各种各样的缘分,遇到了,就要感恩,就该珍惜。如果不投缘,少接触就罢,总比到一起就吵架强。

整天抱着纠错的态度,拿着放大镜去找别人的缺点,尤其是对自己的亲人,不仅让别人难受,自己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去。

当她有一天想清楚不再挑毛病,可能亲人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了!

在早春二月的春风里,随万物生长 来去匆匆又一周